蒋贤澄
2005-01-08 00:00:00          编辑:admin |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12626


    蒋贤澄(1904~1987),字镜秋,别名同祖,东安石期市镇麟角村(今石角村)人。出身中医世家。祖父、父亲均从教兼医,求精歧黄,广医济众,播誉乡里。蒋贤澄为长子,自幼随父习文,后入县第二高等小学就读。13岁卒业时患附骨疽,自此左足跛,乃辍学随父习医。民国12年(1923),在家乡挂牌行医,多为亲友乡邻治病。民国16年,筹资移居石期市镇,设“普天春”药号兼医。常谓:“举凡应务,无论轻重,格外小心,临症治病,立方用药,决不怠思图便。”因而渐得病家信任。
    民国18年,南京国民政府“废止旧医”案风传到石期市镇。当时,东安尚无西医。蒋贤澄与同道聚首,愤然谴责,矢志磨砺医术。于是详读中医经典医籍。凡往来就诊者,无论家族、亲友、百姓,疾病无论轻重缓急,皆坚持以中医药辩证施治。数十载的行医生涯,一直坚持用中药治病。常谓:“此非偏见,乃性使然也。”他主张治病忌躁勿忌拙。所谓“躁”,即功夫不到,临证浮躁,飘忽处方了事;所谓“拙”,即临症遇到疑难,宁慢宁窘,但必求心中有底才罢。几十年间,总是昼忙诊务,夜伏案头。对内、儿科造诣较深,尤以妇科见长,方圆数十里慕名求诊者颇多。他用药常仅数味,剂量亦轻,人瞥之为“四平八稳”太平方,于症却力专效验,故最受老、妇、少者欢迎。
    蒋贤澄素性恬淡,不善交际,窘于谈吐,处世泰然。耆年后,常自叹:“平生两大省,一于歧黄,纵穷经皓首,犹有愧于老;二于西医未‘拿来主义’,实有碍后学。”又说:“于暮年逢贤明其位,有卓见志士操持医林,人生足矣!”1982年被吸收为中华全国中医学会会员。

    1987年,又获省中医药名誉证书。其著作有《妇科浅识》。1987年病卒,享年83岁。

责编:admin

  下载APP

东安融媒